有关恒星的知识
恒星是由低密度的星云物质凝聚而成的。星云物质在演化过程中,由于自身的引力而收缩。在收缩过程中内部温度升高,质量小的云团形成单个恒星,质量大的云团形成了恒星集团。
原恒星——当云团中心温度达到2000K时,中心形成内核,来自恒星内部的辐射压将周围物质驱散,恒星逐渐露出,恒星“婴儿”就诞生了。
主序星——当恒星中心温度达到700万度以上时,开始核聚变反应,恒星停止收缩,形成了正常的恒星,进入了主序星阶段。主序星阶段占恒星一生寿命的90%,是恒星最稳定的阶段,类似于人类的中年时期。红巨星——随着核聚变的进行,恒星中心的氦核越来越大,氦核周围的氢越来越少,当氦核质量占到恒星质量的12%时,恒星结构出现重大变化,氦核收缩,而恒星外层膨胀,体积急剧增大,表面温度降低。恒星进入了老年期——红巨星。
恒星的最后归宿——恒星演化到后期,星体的变化有越来越剧烈、越来越复杂。最后产生大爆发,抛出大量物质。外部形成行星状星云,内部塌缩成一颗致密的天体——白矮星,或中子星,或黑洞。最后形成什么天体,决定于恒星本身的质量。
星团和星云
星团——人们很早就发现恒星有成群的分布特征,恒星数在10个以上,并且有物理性质联系的星群,就叫星团。同一星团的恒星往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年龄和物理特征。
星云——对云雾状天体的统称。按形态又分为弥漫星云、行星状星云和超新星剩余物质云。
星系
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并不是宇宙中的一个“孤岛”,在宇宙空间中有着许多和我们银河系一样的巨大星城,叫河外星系,简称星系。目前已发现的星系多达10亿个。
星系由数十亿至数千亿颗恒星、星云和星际物质组成。
恒星的光谱——揭示恒星的秘密
恒星实在是太遥远,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也不能分辨出恒星的视面。恒星的光实在太微弱,即使看起来全天最亮的天狼星的光,也仅仅是太阳光的100万万分之一。因此对恒星的研究非常困难。1825年,法国哲学家孔德(Auguste Comte)断言:“恒星的化学组成是人类绝对不能得到的知识。”但是30多年后,天体分光术和照相术的发明使得天文学有了重大突破。方法就是将恒星光通过天文望远镜和分光镜,分解成连续光谱,再把这光谱拍照下来进行分析研究。
每颗恒星光谱的谱线数目、分布和强度等情况均不一样。这些特征包含着恒星的许多化学信息。天文学家们终于开创了研究恒星物理化学的新纪元,从此诞生了天体物理学。这是现代天文学新的生长点。
到20世纪初,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已经对50万颗恒星进行了光谱研究。并对恒星光谱进行了分类。将恒星光谱分成主要七种类型。
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://ytskq.com/?id=625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